一、教育教学
农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各位教学竞赛活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三等奖1人次,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4人次、三等奖3人次。



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学科研究项目28项;承担横向项目7项,资助金额共计 250.2 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55篇;在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 9 次;成功举办三场省级学术会议,我院教师也在学术会议中踊跃汇报学术研究成果,以期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获批省级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5门,校级项目1项、校级一流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发表教改论文 8篇。


学生主持创新创业训练国家及项目14项,省级项目87项;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并取得较好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获批专利4项。




2021年以来受安顺市农业局委托先后开展多个县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推广人员培训项目,获得市政府高度认可,2022年被省农业厅授牌“贵州省农民培训公益机构”;建成红心薯、辣椒、稻渔共养、稻油轮作、蓝莓等 6 个农技推广示范基地;组建蔬菜、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中药材、茶等六大服务农村产业革命专班;近三年派出科技特派员11人、驻村教师 1人,特聘农技员2人。

学生团队服务基层共计446人次,其中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7次,各级各类志愿者服务37人次,累计志愿者时长2310小时。

人民日报、人民网、财经头条、安顺日报、关岭新闻等媒体多次对我院人才培养成效进行报道。


二、科研成果
我院连续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有立项,共有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占比在安顺学院名列第一。

截止2024年10月,农学院教师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及SCI论文89篇。

在科研成果产出上,学院申请专利并授权5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代表学院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上的不断进步。

青年教师胡贤锋主持项目《“贵烟”品牌原料高油分烟叶定制化生产实施技术》经贵州省烟草公司认定,2023年新增总效率111.98万元。

学院致力于科研回馈社会,包括天眼新闻、安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安顺学院农学院科研服务地方的相关活动。



三、育人新篇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考取研究生学生人数逐年递增,2021年23名,2022年30名,2023年40名,2024年45名,2025年57人,录取率突破21%,再创历史新高!
四、社会服务
农学院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在安顺市、县(区)开展青年农场主、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等农民培训项目8 项,培训农民 3000 余人次,为地方乡村振兴夯实人才 基础;围绕省十二大产业,依托教师专业优势,组建蔬菜、 食用菌、病虫害等 6 大产业专班深入安顺各县(区)开展科 技指导,为科教兴农战略贡献力量。学院在乡村振兴服务农 村的工作多次被媒体报道,获得地方行政领导认可,2021 年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安顺学院“贵州省农民农训培育公益 机构”单位。
安顺学院金刺梨植保团队在普定县马官金刺梨种植基地成功建成并启用了首个金刺梨有害生物预警智能监测站,填补了金刺梨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的空白,同时也是安顺学院黔中特色高效农业植保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阶段性成果之一,为金刺梨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农业的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