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安顺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奋进的五年:旅游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办学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发布日期:2025/06/05 10:46:07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安顺学院旅游学院在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的基础上成立。安顺学院旅游系成立于2010年8月,于2013年9月改为旅游学院。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四大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源于2002年的历史文化旅游专业专科教育,2010年升格为本科,先后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省级一流专业、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培育专业,是学校硕士点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开设国际导游人才实验班、国际酒店人才实验班,极力探索卓越文旅人才培养学院现有学生765人

学院拥有22间实训室,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涵盖智慧旅游、大数据、酒店管理、餐饮实训等多个领域,全面模拟行业实况,强化实践训练。

1:旅游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历史沿革

二、定位明确,特色鲜明

(一)优化顶层设计,聚焦文旅人才培养

学院致力于在数字文旅、文旅融合、遗产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发力,着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旅游与乡村振兴研究、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凸显贵州特色。

(二)加强学科融合,突出文旅人才培养特色

将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与旅游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专业人才。

(三)注重校际合作,打造多元化文旅人才

学院注重校际合作,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多元化文旅人才。近年来,学院与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广州大学、贵州大学进行广泛、多次的交换生培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高校携手,拓宽了学生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院师生到台湾弘光科技大学交流学习


三、人才培养,质量为先

(一)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坚持“以本为本”,落实本科教育教学根本地位,持续推动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素质高、视野广、能力强、有创造的文旅人才。近年来,学院探索国际导游卓越人才培养和国际酒店卓越人才培养,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再到国外学习1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开班两年来,办学成效明显。2021级国导班连续两年承担了安顺市外事接待的相关翻译工作。2023年6月4日,来自斐济、毛里求斯、希腊等19个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20余位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组成的参访团,参观走访安顺市天龙屯堡景区、龙宫景区、坝陵河科技馆、夜游黄果树大瀑布期间,2021级国导班承担翻译服务工作。2024年6月5日,外国语学院19名教师与2021级国导班的同学承担了2024“驻华使节贵州行”代表团在安顺参观访问期间的翻译服务工作。


国际导游、酒店班学生上课及社会实践活动掠影一

国际导游、酒店班学生上课及社会实践活动掠影二

(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的定位,以培育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安顺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安顺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教育部“黄果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厅“安顺屯堡傩雕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等平台,加上省内外20多家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形成了综合立体的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代表性的实践及研发基地

(三)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完备

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通力协作、高效运转,担负起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任务。课程质量网络测评、课程试卷审核、质量分析与总结、听课评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习质量控制、无纸化考试制度、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制度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助力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

四、持续优化师资结构

(一)师资结构

学院现有教师3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博士和在读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6人,“贵州省优秀教师”1名、“贵州省教学名师”1名、“贵州省‘金师’”1名、“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市管专家”3名、“市中青年学术骨干”1名。


(二)师资学缘结构优化

学院教师队伍完成学业的高校、学科和专业等来源的构成状态合理,教师百分之百毕业于国内外院校,师资合理的学缘结构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学院向英国伯明翰大学和赫里奥特瓦特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引进了6名硕博研究生,从而使得学院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为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教师国外留学

(三)教师科研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以科研带动学院学科专业、硕士点建设,服务于学校更名转型发展。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亚鲁王研究中心、三线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4个;亦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研究省创新团队,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创新团队等省十大创新团队2个;“贵州省屯堡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乡村振兴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各级类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总经费突破1000万元。发表SCI、SSCI、CSSCI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省部级学术成果奖10项。承担政府、企业相关横向项目20余项。咨政报告得到省市领导批示20余件。科研成果综合性强,质量较高。



学院教师的部分科研成果

2:学院教师主持教改项目一览表


3:学院教师省级“金课”一览表

五、成效显著,目标达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突出

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着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1463”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即搭建一个平台,打造多元孵化链条;推进四个融合,创新双创培养模式;构建六大体系,完善双创生态系统;深化协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深入推进“1463”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明显。近三年来,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

4:部分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5: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二)学生考研、考证率明显上升

通过提高考研率、考证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三年来,先后有26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会计证、律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200多人次。

(三)学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评价好

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复苏乏力,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80%以上,且就业去向与专业相关度较高,体现了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此外,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感到满意,反映出学院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毕业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当前,学院全体师生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乘着学校更名贵州文化旅游学院的强劲东风和旅游管理MTA学位点申报的难得机遇,踔厉奋发,改变作风,真抓实干,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