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安顺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奋进的五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办学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发布日期:2025/07/03 11:05:38 点击量: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验室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一、党建引领把方向,凝心聚力促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严把人才引进政治关、师德关,确保教师队伍政治坚定、师德高尚。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师资建设强根基,引育并举显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重”原则。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严把入口关,从思想政治、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对人才进行全方位考核,确保引进人才质量。五年来,学院共引进人才19人,其中全职引进6人(含博士4人、硕士2人),柔性引进高水平专家13人(含博士10人、正高级工程师3人),有效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学院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共有13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其中7人已获学位,5人在读,2人待认证,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显著提升,从2020年的10%提升至31.70%。高层次人才培育成果丰硕,新增贵州省“千层次”人才5人,安顺市市管专家6人,安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安顺市中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职称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7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科研创新结硕果,服务社会能力增

强大的师资队伍催生出一流的科研业绩。教师们潜心科研,勇攀高峰,五年间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与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学研融合成果“钛合金薄壁异形环件成形技术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贵州省教育厅“百校千企 揭榜挂帅”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学院整体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四、实验平台强支撑,教学条件新跨越

为支撑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学院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成功向省级部门和学校申请经费1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平台建设。新建成省级人才基地、安顺学院航空材料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金工实训中心等多个实验实训室。这批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科研设施环境,为师生开展创新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硬件支撑,推动了学院办学条件的跨越式提升。

五、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竞赛双丰收

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荣获省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及优秀奖1项。获批“大学物理”等省级“金课”8门,材料物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物理学获批校级一流专业,课程质量与教学资源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院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180项,获奖数量和质量连年攀升。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等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仅2024年即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项,充分展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学院积极推动本科生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SRT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4项、省级21项、校级12项;申请专利1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2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得到系统培养和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办学资源条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