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安顺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奋进的五年:人文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办学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发布日期:2025/08/13 16:20:07 点击量:

学校党委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人文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成果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动学科建设、学院改革发展相结合,突出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突出政治功能发挥和组织能力提升,夯实基层党支部工作基础,在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督促基层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坚持高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二、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科研成效明显

现有专兼职教师5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49人,占教师总数的94%,其中博士2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5人;具有高级职称者28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其中教授8人(含2名三级教授),副教授20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1人,贵州省学术先锋2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近20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CS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近10篇;获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三、课程与专业建设成绩斐然

“汉语言文学”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并于2021年顺利结项。历史学获批2021年校级“一流专业”立项。2024年“中国史”获批安顺学院第三批校级重点支持学科;目前,人文学院有9门省级一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班级管理、屯堡文化遗产数字化虚拟仿真、民间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线上课程、屯堡文化线上线下混合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普通话),4门校级一流课程(文学概论、外国文学、中国古代史、文书工作与档案信息管理),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项(外国文学、中国历史文选);有1个校级科研机构(贵州省红学会安顺学院分会),1个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安顺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基地);重视实践教学。有2个校级及3个院级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9个校级非师范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办学特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安顺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不断探索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管理、服务三支队伍同向发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党建、团学、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协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发挥人文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建设校级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密切配合学校“马院+书院”思政教育模式。

重视学科建设,发挥学科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史”获批2024年安顺学院第三批校级重点支持学科。适应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以屯堡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亚鲁王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的研究,形成学科特色。2026年,拟申报“博物馆”专业硕士点,在此基础上为申报“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做准备。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大力建设师范生校级实习实践基地,重视教育三习,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建设。2024年,荣获贵州省第八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历史组一等奖、语文组二等奖;在西秀区旧州镇建设校级屯堡文化实践教学与田野考察基地,挂牌成立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鲍波工作室。与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注重非师范生的实践锻炼。

(贵州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2023年以来,先后承办了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明代屯堡学术研讨会、西南聚落研讨会(西南聚落研究网络第6届年会)、第二届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以及第三届亚鲁王史诗文化学术研讨会、东盟教育周开幕期项目“一带一路”高校文化旅游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研讨会以及“一带一路”文旅与博物馆融合助推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研讨会。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政府女子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大学、复兴教育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培养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

(2025 年“一带一路”文旅和博物馆融合助推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研讨会)

五、注重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近三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历史学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8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考研率逐年增加,录取率不断提高,今年有两位同学被985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录取;2024年,历史学专业学生获得贵州省第八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获二等奖1项。202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获得贵州省第九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数量、质量均有提升,国家级、省级项目立项数逐年增加;目前,有9门省级一流课程(金课)、两个校级一流专业;有校级、院级实习实践基地15个,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的高校签署合作协议,积极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坚持思想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领和行为规范的指导,让学生做人有原则,做事有规范,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党建带团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2024、2025年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名单,志愿者深入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镇宁自治县及西秀区等地开展推普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2025年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受到今日头条、数字贵州、多彩贵州新闻网、安顺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三笔字”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强化了师范生的“三笔字”技能;诵读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传承并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更搭建起青年与社区互动的桥梁,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推进“三全育人”成效。2023年我校与北京大学中文系签订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合作协议,“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挂牌于人文学院。2024年暑期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赴我院联合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两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7月与北京大学师生开展暑期思想政治实践活动)

(2025年7月赴关岭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2025年7月赴紫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2024年7月赴关岭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2025年3月赴社区开展“志愿筑梦社区,共创文明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人文学院师范生“三笔字”技能竞赛)

新的起点,人文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谱新篇。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