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青年 凝聚青年 服务青年 奋力开创共青团事业新局面
——安顺学院团委五年发展回眸
近五年来,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团组织的支持配合下,校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学校发展新要求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创新开创“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深化开展“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四大行动,认真落实学校中心工作部署和安排,不断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共青团对学校发展大局的贡献度,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以优异成绩迎接安顺学院第二届党代会的到来。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构筑青年精神支柱,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团校、“青马”工程培训班、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团组织生活、“微团课”比赛、“微党课”比赛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五年来,共举办10期团校、2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培训学员1万余人;共举办“缅怀爱国之举·传承强国之志”“以青春之名,燃梦想火炬”“学习新团章,争做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青春心向党·建建功新时代”等40余期主题团组织生活;共举办2期“微团课”比赛,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级竞赛,2019年人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王林获得省级三等奖,2020年人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王菊获得优秀奖。
二、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严把入团关,用好“智慧团建”系统,认真做好新团员的吸纳和团员档案的指导工作,认真做好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工作,大数据化团员基本信息,近五年来共发展新团员2000名;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按照“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要求选拔优秀青年学生担任校级学生组织干部,为共青团输入新鲜血液,提升团干活力,发展壮大团学干部队伍;做好评优表彰工作,秉承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全校开展安顺学院“红旗团总支”、“优秀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的评选,表彰了一大批共青团工作中杰出的组织和个人。同时还积极配合学生处做好“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向上级团组织推荐优秀学生参加省市优秀共青团员、团干、优秀志愿者的评选,先后有一大批团组织和团员获得各级表彰,如2019年安顺学院团委获得“全省五四红旗团委”、胡寒玉同学获得“全省优秀共青团员”,2020年安顺学院旅游学院2017级文化产业管理团支部获得“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树人,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认真做好“校园文化月活动”,坚持“广动员、多参与、做精品”的原则开展工作,近五年来有110余项(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认真做好“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近五年来,我校选送项目在省赛、国赛层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在“挑战杯”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等;在“创青春”比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在“互联网+”比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银奖2项、铜奖2项、优秀奖1项,学校连续3年被教育厅评为“优秀组织奖”单位。
四、推动“第二课堂”建设,突出能力导向做好实践教育工作
我校自自2018年10月开始“第二课堂”建设,目前第二课堂学分是我校本专科生必修学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须按照规定修满13个第二课堂学分(其中专科生10个学分),通过“第二课堂”有效调整了我校“第二课堂”活动供给结构,为学生获取第二课堂活动信息提供扁平化渠道。目前激活人次7984人,第二课堂活动数量2006个,累计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人次149492人次,第二课堂基本覆盖学生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7个方面,到梦空间全国监控第二课堂实时监控中心显示,我校“第二课堂”活动量、活动频次、活动评分多次居全国高校top50。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资源,做好服务地方发展建设,先后为贵州省旅发大会、坝陵河高空跳伞国际邀请赛、黄果树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等活动招募志愿者。
五、聚焦主责深化改革,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工作水平
制定《安顺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安顺学院关于推动学生会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改革文件,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主业,突出重点,科学分析工作布局,逐步建立完善工作体系;着力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整合优化深化品牌工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挖老品牌、打造新品牌;优化各项赛事安排,精简合并同质同类比赛,突出交流功能,推动资源下沉;探索运用扁平化工作方式,强化工作资源的纵向统筹,让工作信号更快到达基层、工作资源更多支持基层。